所以說聽課既是教研的需要,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。 老師在聽課時,首先要看的就是別的老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。 如何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有意識地從認知結構中提取相關的舊知識,并激活舊知識; 如何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,加強知識的應用與遷移。 恰當運用媒體,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,增大課堂教學信息的容量,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。 這種氛圍如果是和諧融洽、平等民主的,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,樹立學習的信心,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。 在這樣的課堂上,師生能夠平等對話,完成情感交流;在這樣的課堂上,師生能共同創造奇跡,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和時空;在這樣的課堂上,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。 二指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,是否體現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、積極互動、共同發展的過程,教學就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,使其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。 尤其是應注意品悟教師如何運用并組合教法;要認真品悟教師如何去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;要特別留心品悟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類型、學習心理、學習方法和認知規律。 看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自主學習上,普遍存在著哪些優勢與問題,從而為有效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積累經驗。 |
|